解開老太婆的裹腳布 上學趣!
全臺女子首學的故事
「打開老太婆的裹腳布!」,這句話可以說是長榮女中的創校Slogan,原來,在130年前,要進入台灣第一所現代化女子學校就讀,必要的條件就是解開纏足,當年的招生廣告是這麼寫的…
1.年滿8歲
2.提供學生住宿
3.學科有白話字、寫字、算數、女紅 (衣服襪子)、讀聖經
4.不得纏足,已纏足者須解開。
長榮女中的設立,解放了早年身陷無才便是德牢籠的台灣女子,其校史沿革見證教會興學和女學推廣,也是台灣女子教育的縮影。
第一屆招收19位大家閨秀,女孩們擺脫『女子無才便是德』的窠臼,長榮女中的創立,開啟了女子受教權的新扉頁。
女學演進
位於台南市東區的長榮女子高級中學,西元1887年創校,至今已逾百年歷史,是全台第一所現代化女子中學,校史沿革見證教會興學和女學推廣的足跡,也反映社會變遷的時代軌跡。
清朝末年,是中西文化碰撞期,西方傳道士來台宣教,是這波西學東漸潮的主要形式之一,1867年英國長老教會駐台第一位牧師李庥夫婦來台,發現台灣婦女生活在「女子無才便是德」的舊觀念下,不能上學且社會地位低落,還要受纏足陋習的折磨,因此計畫以私人積蓄和募款所得興辦學校,透過女學教育幫助婦女了解封建習俗的不當,進而產生爭取自由平等待遇的意識。1879年李牧師因病去逝,牧師娘伊萊莎女士承繼亡夫遺志,翌年亦被英國教會指派成為台灣第一位女宣教師。
1887年2月14日台灣第一所現代化女子學校「台南長老教女學」正式成立,入學首要條件便是放棄纏足,初期辦學則有三大特徵:一、 重視宗教的陶冶。 二、 實施嚴格的生活管理。 三、 崇尚樸實的教育。
隨著社會的開化,有條件和有意願入學的女學生日增,1900年住宿學生已有六十名,1903年英國女宣道會選派盧仁愛來台,成為女學第一任校長,1918年原有校舍不敷使用,1918年校方欲購地興建新校舍,但遭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,經濟局勢混亂、物價波動極大,建校經費無著,校友們獲悉後,1919年4月8日召開第一屆校友會,積極協助母校籌措建校經費,終得已在學校現址購得三甲土地供建新校舍,1923年新校舍落成,即今長榮大樓(紅樓)的任務。
1927年台南長老教女學滿創校四十周年,由英國籍教育家吳瓅志繼任,在她任內女學廢止小學制、成為正式的中學,並獲承認與日本政府設立女子高等學校為相同程度,足見女學辦學的水準已明顯提高,1936年日本極欲侵略中國,開始干涉教會辦學,更規定教會學校必須改聘日本人為校長,英國籍吳瓅志校長被迫辭職返英,由日籍牧師植村環、番匠鐵雄接任,校內宗教事工改用日語。在日籍校長的苦心經營下,1939年本校通過日本文部省女學檢定考試,獲得日本政府承認,昇格成為四年制女子中學,校名更改為「長榮高等女學校」。
1945年戰後,國民政府來台,配合教育法令,長榮女學改為六年制普通中學,分為初中三年、高中三年,校名亦改為「台南巿私立長榮女子中學」,董事會聘請劉主安先生為校長。1955年在董事會、校友會、家長會的資助下,於學校東南方購地一千八百坪,興建米真珠紀念圖書館,圖書館於1957年落成,之後再學生宿舍、教職員宿舍、科學館、仁愛館、主安館,從硬體設備到軟體素質,學校在教育投入持續精益求精。
1974年劉清眼校長上任,響應國家政策、肩負社會文化帶動的重責,籌設職業科,1974年獲教育廳批准並開始招生,因應職業科教育,本校興建包含實習商店、實習銀行、製圖教室等校園十大建設,1979年校友陳來治接任校長,增設台南市首創的美容科,培育美容美髮專業人才;1982年本校校牧謝叔陽擔任校長,鑑於學生日增,有興建大禮堂之必要,居間奔波募款新建禮堂,解決學生長期無適當場地使用之苦,畢業典禮也毋須再向外借場地。
百年老校長榮女中,創辦背景來自教會興學和女學推動,在日治時代提升教育水準成為正式中學,國民教育加強時期,轉而強化職業科教育,如今職業教育儼然成為長榮女中亮點及辦學的特色,在社會風氣開放、性別平等意識抬頭和少子化衝擊下,蔡玉敏校長上任後,基於永續經營和教育公共化理念,自2015年起閞始招收第一屆男學生。長榮女中至此已為兼具藝術文明和實務技能的特色學校,未來仍將持續在各界鞭策指教下,秉持「信望愛」精神為台灣教育文化奉獻心力
制服演進
清朝、日治、民初到現代